【代表建議】
嚴家富,溧水區人大代表、南京玫瑰園負責人,他在區十七屆人代會三次會議上提交了《關于整合利用村社、居民安置小區外圍閑散地塊的建議》。
【辦理結果】整合利用村社閑散地塊,做好“農業+”文章,大力推行“村黨組織+集體經濟項目+農戶”利益聯結模式;充分整合利用居民安置小區外圍閑散地塊,建成石山東府小區“小菜園”,制定“小菜園”文明公約,形成居民共治共享格局。
“看到荒地變成整齊的菜畦,居民們自發在微信群里曬種出的黃瓜、番茄,我覺得這半年多的奔走值了。”嚴家富站在石湫街道石山東府小區共享菜園前,望著認領牌上的住戶姓名,眼中滿是欣慰。這位扎根基層的代表用腳步丈量民情,以創新破解難題,在方寸之地書寫了鄉村振興的“民生答卷”。
從“隨意開荒”到“有序共治”
“以前為了種點菜,天天和物業‘打游擊’,現在家門口就有菜園,再也不用偷偷摸摸了!”石山東府小區居民看著長勢喜人的菜笑得合不攏嘴。
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居民私自開荒引發的矛盾屢見不鮮。
伴隨城鎮化加速推進,石湫街道面臨土地利用的雙重困境:一方面,傳統農耕用地遭遇轉型陣痛,一些旱坡地、雜灌地因產業調整陷入閑置荒廢;另一方面,易地搬遷的居民在安置小區周邊自發開墾,將公共區域變為“私家菜園”。這種矛盾現象既造成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更與美麗鄉村建設愿景形成強烈反差。
最揪心的是向陽村那幾十畝地,村民們守著荒地嘆氣:“既不能耕作,又無法開發,看著真讓人心疼。”嚴家富在“人大代表進網格”活動和多次走訪調研中聽到了村民的心聲。他深刻意識到,這些零散地塊既是發展痛點,也是治理突破口——如何讓閑置土地重煥生機,既滿足群眾耕作需求,又維護鄉村整體風貌,成為亟待破解的課題。
2024年1月,區十七屆人代會三次會議上,嚴家富代表提交了《關于整合利用村社、居民安置小區外圍閑散地塊的建議》,建議鎮街全面清查摸底統計轄區內的閑散地塊,依據不同區域土地功能和發展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土地利用規劃,將不利于規模化開發的地塊租賃給有種植需求的居民種植,同時加大對居民安置小區外圍閑散地塊的管理力度,在保護綠化景觀的前提下預留地塊,滿足居民的耕作需求。?
給閑散地“量身定制”新身份
收到建議后,石湫街道人大工委高度重視,立即選定點位組織代表開展實地調研。代表們沿著環山河岸邊走邊看,“這塊地雖然零散,但靠近環山河,要是能種上觀賞作物,既美化環境又能創收。”嚴家富的建議讓調研組眼前一亮。
經大量調研和多次討論,代表們最終敲定“雙軌并行”方案:對于村社閑散地塊,可以因地制宜,將閑散地塊整合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庭院經濟等相結合,打造石湫特色鄉村旅游業態產品,也可以由村社合作社統一管理,組織村民利用零散土地進行耕作,實現互利共贏;對于安置小區外圍的閑散土地,可以劃定特定區域打造共享菜地,居民按需認領土地,在滿足居民種植需求的同時也能保護小區環境。
思路確定后,石湫街道人大工委向街道黨工委匯報,明確整合思路。街道在收到建議后,立即開展村社和安置小區外圍閑散地塊的整合工作。
為了使閑置土地整合利用更貼近民意,石湫街道人大工委廣泛征求意見,定期開展人大代表入基層、走訪聯系選民、代表進站接待等活動,暢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耐心解答群眾對土地整合工作的困惑,并將收集到的群眾建議和訴求梳理形成清單反饋給街道,推動閑置土地整合工作與人民向往同頻共振。
為保障建議辦理取得實效,石湫街道人大工委嚴格督辦,劃分監督小組,落實監督責任,對于建議辦理進行全過程跟蹤問效,確保閑散地塊整合工作有序推進。?
從“種菜”到“種幸福”
眼下,石山東府小區的共享菜園綠意盎然,居民們種植的辣椒、玉米、茄子,一壟接著一壟,居民劉建國擦著汗笑道:“現在大家輪流當‘輪值園長’,菜園成了鄰里‘會客廳’。”
石山東府小區是石湫街道目前最大的安置房小區,計劃安置居民3000戶(已入住500余戶),在代表提出建議后,社區全面啟動“小菜園”項目,通過協商回收安置房附近某企業租賃用地,平整復墾200畝,以“分”為面積單位進行劃分,打造供居民種植的“小菜園”。
為確保“小菜園”管理有序,街道制定了“小菜園”文明種植公約,引導居民按需認領、合理種植,同時建立“輪值園長”制度,由認領菜地的居民輪流擔任“小菜園”監督員,配合網格員加強菜園管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如今,石湫街道通過分類治理實現閑散地塊價值躍升:在村社層面實施“農業+”戰略,整合田園綜合體、環山河、石臼湖等特色資源,打造農文旅融合項目,形成集農事體驗、鄉村美食、生態觀光、主題民宿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同步推行“村黨組織+集體經濟項目+農戶”聯結機制,向陽村飛陽合作社將零散地塊整合為百畝精品菜園,統一種植時令蔬菜,帶動120名留守婦女年均增收超萬元。
“人大代表就是要把根扎在泥土里,把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嚴家富說。從荒地整治到產業融合,從單一種植到共治共享,石湫街道的實踐證明:鄉村振興的答卷,寫在人大代表的履職足跡里,更寫在百姓的獲得感中。未來,石湫街道將繼續探索農業新業態,讓閑置土地釋放更大價值,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