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協
        江蘇人大網 > 權威發布 > 省級法規 > 正文
    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
    2025-07-09 18:15

    (2002年10月23日江蘇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2021年5月27日江蘇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關于修改〈江蘇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等九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25年5月30日江蘇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關于修改〈江蘇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等十二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條 為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以下簡稱《工會法》),根據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中國共產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工會必須遵守、維護憲法,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依照《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

    第三條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各級工會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建立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群眾的工作體系,加強數智化建設,提升工會服務職工群眾能力水平。

    工會應當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政治引領,教育職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員和組織職工積極參加經濟建設,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開展群眾性合理化建議、技術創新、勞動和技能競賽活動、各級各類勞模和工匠人才推選培育工作。

    工會應當開展困難幫扶、權益保障、普惠服務等工作,關心職工的生活,幫助職工解決困難,推動用人單位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提高集體福利和職工的福利待遇。

    工會及其工作人員應當認真履行職責,密切聯系職工,聽取和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

    第四條 省、設區的市、縣(市、區)應當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協調、激勵等機制,及時解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的重大問題。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職責,保障改革任務落實。

    工會牽頭會同有關部門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培養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助力實現制造強省戰略。

    企業應當強化和落實培養產業工人主體責任,提升產業工人技能素質,暢通產業工人發展通道,保障產業工人待遇。

    第五條 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社會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應當在開業或者設立之日起一年內依法建立工會組織。上級工會可以派員幫助和指導職工組建工會,用人單位應當提供支持和協助,不得阻撓。

    第六條 鄉鎮、城市街道以及國家和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開發區、工業園區應當建立工會。職工較多的城市社區、村可以建立工會。

    第七條 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應當推動在平臺企業和平臺用工合作企業依法建立工會組織,積極吸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可以加入平臺企業或者平臺用工合作企業工會;未建立工會的,可以加入所在地鄉鎮(街道)、開發區(工業園區)、村(社區)工會,或者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聯合工會。

    被派遣勞動者可以在勞務派遣單位組織和加入工會,或者在用工單位加入工會;未建立工會的,被派遣勞動者可以加入所在地鄉鎮(街道)、開發區(工業園區)、村(社區)工會,或者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聯合工會。

    第八條 地方總工會應當設立經費審查委員會、女職工委員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

    用人單位工會應當設立經費審查委員會。女職工十人以上的用人單位工會,應當建立女職工委員會,不足十人的在工會委員會中設女職工委員。工會會員二十五人以上的用人單位工會,應當建立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不足二十五人的在工會委員會中設勞動法律監督員。

    經費審查委員會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對本級工會經費收支、年度預算及其執行、資產管理等活動進行審查審計;有權對下一級工會開展審查審計。

    女職工委員會(女職工委員)代表和維護女職工的利益,維護女職工特殊權益、促進女職工全面發展。

    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勞動法律監督員)負責依法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情況進行監督。

    第九條 基層工會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的法人條件的,根據《工會法》及《中國工會章程》的規定,經縣級以上總工會審查登記后,依法取得《工會法人資格證書》,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工會主席為法定代表人。

    第十條 職工二百人以上的國有獨資、國有控股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工會,應當設專職工會主席。專職工會工作人員的人數應當按不低于職工總人數的千分之三配備。

    職工二百人以上的其他企業和社會組織工會可以設專職工會主席或者副主席。專職工會工作人員的人數由工會與企業、社會組織協商確定。

    鄉鎮、城市街道以及國家和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開發區、工業園區工會應當設專職工會主席或者副主席;職工較多的,應當配備其他專職工會工作人員。

    第十一條 工會委員會由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行政負責人、合伙人以及他們的近親屬不得作為本企業工會委員會成員的人選,分管勞動、工資、人事的企業負責人不宜兼任工會主席、副主席。

    工會主席、副主席實行任期制,可以連選連任。上級工會可以推薦基層工會主席候選人。

    第十二條 本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職工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的集體協商工作機制,發揮各級工會組織在集體協商中的作用。

    地方總工會、產業(行業)工會應當組織、指導、協調、幫助職工方與用人單位開展集體協商,對集體合同等約定事項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

    用人單位工會依法組織、代表職工方與用人單位進行集體協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被派遣勞動者等群體所在工會,組織、代表其與相應的企業代表組織或者企業開展集體協商。

    區域和行業工會組織可以組織職工與本區域、行業內企業代表組織開展集體協商,簽訂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

    上級工會應當對下級工會代表職工進行集體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提供支持和幫助。

    第十三條 工會幫助和指導職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督促雙方依法履行、變更、解除、終止和續訂。

    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書面通知本單位工會或者勞動者加入的其他工會組織。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工會有權要求用人單位糾正。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并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用人單位制定、修訂勞動合同文本,應當征求本單位工會的意見。

    政府有關部門制定、修訂勞動合同樣本,應當征求同級總工會的意見。

    第十四條 工會應當組織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及其他形式參與本單位的民主管理。用人單位應當支持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依法行使職權。

    基層工會與用人單位就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行使職權發生爭議,雙方協商不成的,應當提請上一級工會、企業代表組織或者事業單位上級主管部門協調解決。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廠務、事務公開制度,工會應當支持和督促本單位實行廠務、事務公開。

    第十五條 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公司、兩個以上的國有企業或者兩個以上的其他國有投資主體投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其董事會成員中應當有職工代表。

    公司監事會中應當有職工代表。

    董事會、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工會提名,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選舉產生。工會主席、副主席可以作為職工代表的候選人。

    董事會、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參與公司重大問題決策,應當事先聽取職工和工會的意見,定期向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報告工作,接受職工監督。

    第十六條 用人單位研究制定、修改規章制度、勞動紀律以及工資福利、社會保險、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等涉及職工利益事項的方案和措施,應當事先聽取工會和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召開有關會議,必須有工會代表參加。

    用人單位的安全生產和保障職工職業健康情況應當通過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進行專題報告,接受職工監督。

    用人單位研究發展規劃,決定生產經營等重大問題,應當聽取工會和職工的意見和建議。

    第十七條 地方總工會參與監督社會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等的管理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的實施。

    基層工會應當監督本單位按照有關規定按時支付職工工資,為職工繳納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費以及住房公積金等;督促、協助本單位按照有關規定為職工建立補充保險。

    用人單位應當支持工會開展互助補充保險等職工互助互濟活動。

    用人單位終止前,工會應當監督其依法支付拖欠的職工工資和繳納欠繳的社會保險費等。

    第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扣押職工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要求職工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職工收取財物,以及搜身、侮辱、虐待、限制人身自由和強迫勞動等違法行為的,工會應當予以制止,要求改正;情節 嚴重的,工會應當提請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支持職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十九條 工會監督用人單位執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和休假制度。因特殊情況和緊急任務確需延長職工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應當事先征求職工和工會意見,并依法支付職工相應的工資報酬。對損害職工身體健康,或者無視職工正當理由、違背職工意愿強令延長工作時間的,工會應當提出改正意見;拒不改正的,工會應當提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依法處理。

    第二十條 工會應當督促并協助用人單位對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進行監控。

    用人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職業病危害事故和其他嚴重影響職工安全與健康問題,應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和通報工會。事故的調查處理必須有工會參加。工會應當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有權要求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有關部門應當在接到工會的意見和建議之日起十五日內,給予書面答復。

    第二十一條 工會應當依法對用人單位執行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實施監督。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工會有權提出改正意見;拒不改正的,工會應當提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依法處理。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和工會應當建立勞動法律檢查監督的協作制度。

    第二十二條 工會應當加強與政府部門、司法機關和社會團體協作聯動,探索工會參與社會綜合治理,完善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機制。

    企業、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依照有關規定由工會委員會成員或者企業和勞動者雙方代表推舉的人員擔任。

    鄉鎮、城市街道工會應當會同有關方面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

    地方各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有同級工會的代表參加。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從同級工會聘任勞動爭議仲裁員,依法參加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工作。

    第二十三條 地方總工會依法為所屬工會組織和職工提供法律援助、普法宣傳、法律咨詢等法律服務。

    地方總工會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建立法律援助組織,為勞動權益受到侵害的農民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經濟困難的職工、勞動模范以及因依法履行職責而自身權益受到嚴重侵害的工會工作人員和工會組織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十四條 工會有權對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可以查閱、復制與侵權事實有關的資料和其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協助,不得拒絕、妨礙或者阻撓,不得隱瞞真相、隱匿和毀滅證據。

    第二十五條 工會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做好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評選、表彰、培養工作,并負責日常管理。

    省和設區的市總工會負責同級“五一”勞動獎章、“五一”勞動獎狀和工人先鋒號的評選、表彰工作。

    第二十六條 地方國家機關制定或者修改法規、規章以及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時,對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應當聽取工會的意見。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勞動就業、工資、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險等涉及職工利益的政策、措施時,應當聽取工會意見;成立相應機構的,應當有同級工會參加。

    地方國家機關檢查涉及職工利益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實施情況時,應當有工會代表參加。

    第二十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工會對政府工作民主參與的制度,每年與同級工會召開聯席會或者座談會,通報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和與職工利益有關的行政措施,研究解決工會反映的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要求。

    政府有關部門與同級產業工會也應當建立工作聯系制度。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工會和企業代表組織,建立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協調和解決勞動關系方面的重大問題。

    第二十八條 基層工會專職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員自任職之日起,其勞動合同期限自動延長,延長期限相當于其任職期間;非專職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員自任職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勞動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勞動合同期限自動延長至任期期滿。但是,任職期間個人有嚴重過失或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除外。

    基層工會專職主席、副主席任期期滿不再擔任主席、副主席職務的,由所在單位安排適當工作。

    基層工會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滿確需變更其工作單位、工作崗位,或者被所在單位認定需要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事先書面征得本級和上一級工會同意。

    第二十九條 用人單位專職工會主席、副主席及其他專職工會工作人員的待遇按照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執行。

    非專職工會工作人員可以由用人單位給予適當的補貼。

    第三十條 基層工會的非專職委員占用生產或者工作時間從事工會工作,每月不超過三個工作日,年內可以累計使用。確需增加工作日的,由工會與單位協商。

    基層工會的勞動法律監督員、勞動爭議調解員和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受每月三個工作日的限制。

    前兩款所列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期間,工資和其他待遇不受影響。

    第三十一條 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應當于每月十五日前,按上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向工會撥繳經費。由財政撥款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工會經費,應當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工資總額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規定計算。

    用人單位開業或者設立之日起一年內仍未依法建立工會的,從期滿后的第一個月起,應當按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向上級工會撥繳工會籌備金。上級工會應當督促用人單位依法建立工會,工會建立后,按照規定比例將籌備金返還該單位工會。

    用人單位撥繳的工會經費、籌備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稅前扣除。

    工會經費主要用于為職工服務和工會活動。

    第三十二條 用人單位少撥繳或者拖延撥繳工會經費的,基層工會或者上級工會應當及時催繳,經催繳無效的,從欠繳之日起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收滯納金。

    第三十三條 地方總工會有權對用人單位撥繳工會經費的情況進行檢查,用人單位應當提供有關資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稅務、統計、審計和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予以協助。

    第三十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工會適當的經費補助;為工會辦公和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設施、活動場所以及其他物質條件。

    地方總工會所屬的職工文化教育和療(休)養設施,應當列入當地社會事業發展計劃,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同類社會公益設施的待遇,在城市建設規劃中不得任意侵占;確需易地重建的,政府或者有關單位應當確保遷建所需土地和資金補償。

    第三十五條 工會根據經費獨立原則,依法在銀行開設賬戶,對工會經費、財產實行自主管理。

    工會的經費、財產和國家撥給工會使用的不動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調撥,也不得將工會的經費、財產作為所在單位的經費、財產予以凍結、查封、扣押和清償債務。

    工會撤銷、解散前,其經費、財產應當在上級工會的指導下審計,依法處分;處分后有結余的,由上級工會處置。

    欠繳工會經費的用人單位終止的,應當依法清償欠繳的工會經費。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各級工會離休、退休人員的待遇,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同等對待。縣級以上各級工會所屬事業單位離休、退休人員的待遇與同類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同等對待。

    縣級以上各級工會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同等對待。縣級以上各級工會所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與同類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同等對待。

    第三十七條 凡未依照《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規定組織的其他團體,不得稱為工會,不享受本辦法規定的工會權利,也不得替代工會行使職權。未取得工會組織授權的團體和個人,不得以工會的名義開展活動。

    違反本條規定的,工會組織可以提請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三十八條 違反《工會法》和本辦法規定,侵犯工會及其工作人員合法權益的,地方總工會有權責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工會提請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予以處理,或者由工會、工會工作人員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九條 違反《工會法》和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方總工會提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改正,依法處理:

    (一)妨礙工會組織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和其他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的;

    (二)非法撤銷、合并工會組織及其工作機構,或者將工會工作機構歸屬其他工作部門的;

    (三)妨礙工會參加職工因工傷亡事故以及其他侵犯職工合法權益問題的調查處理的;

    (四)無正當理由拒絕進行平等協商,或者阻撓上級工會幫助、指導下級工會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的。

    第四十條 職工因參加工會活動或者工會工作人員因履行《工會法》和本辦法規定的職責被解除勞動合同,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處理恢復工作的,按照解除勞動合同前正常工作期間的標準補發應得的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職工或者工會工作人員因前款原因被解除勞動合同后不愿恢復工作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責令單位給予本人上一年度收入二倍的賠償。

    第四十一條 違反《工會法》和本辦法規定,對依法履行職責的工會工作人員無正當理由調動工作崗位、免除職務、降低職級,進行打擊報復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責令改正、恢復原工作;造成損失的,給予賠償。

    第四十二條 用人單位拖延或者拒不撥繳工會經費的,基層工會或者上級工會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拒不執行支付令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工會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四十三條 工會工作人員違反《工會法》和本辦法規定,損害職工或者工會權益的,由同級工會或者上級工會責令改正;情節 嚴重的,予以處分;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企業、事業單位內部的分廠、車間或者其他內設單位的工會主席、副主席、委員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辦法關于企業、事業單位工會主席、副主席、委員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 本辦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1991年6月21日江蘇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的《江蘇省外商投資企業工會條例》和1994年2月22日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的《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同時廢止。

    相關鏈接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Aⅴ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18禁裸乳无遮挡啪啪无码免费|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a黑| 无码人妻少妇色欲AV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秋霞|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中文字幕AV影片在线手机播放|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字幕性|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