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蘇州·張家港全球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具身智能機器人多維度產業生態在港城初步形成,并亮相蘇州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大會;總投資超71億元的20個高端紡織項目集中投產開工……張家港,這座縣域經濟的標桿之城,正以“智造”為筆,重繪產業基因圖譜,在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賽道上,一路疾馳、跑出亮眼 “加速度”。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張家港如何打破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的桎梏,全力擁抱新質生產力?發展路徑又在何方?近年來,張家港市人大常委會深刻洞察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內涵,積極探索人大在助推地方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路徑方法,主動擔當作為、依法履職盡責,努力在求“新”求“質”中聚焦監督質效、凝聚代表力量,為助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貢獻人大智慧。
人大行動賦能“智創”新圖景
當前,張家港創新如潮、項目浪涌,處處彰顯著強勁的發展動能。聚焦“4+4”重點產業鏈建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引擎,深化“創新張家港”建設,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孵化三大領域協同發力,奮力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去年6月,張家港市人大常委會基于深入洞察經濟動態、助力區域經濟穩健前行的考量,精心布局并設立了 10 個人大代表經濟運行觀察點。這些觀察點猶如嵌入經濟一線的“傳感器”,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關鍵領域開展深度分析與研究,并形成高質量的經濟運行分析報告。
為進一步準確把握人大工作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切入口和著力點,今年4月,張家港市人大常委會出臺了《關于發揮人大職能作用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行動方案》,在科技創新、新型工業化、營商環境等八個方面實施專項行動,為人大助力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清晰路徑。
該行動方案明確,要把影響阻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作為人大監督的著力點,重點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在“智改數轉網聯”“人工智能+”等領域組織專題調研,深入企業車間、項目一線,全面掌握產業發展痛點難點,并提出意見建議。同時,緊扣張家港市委新型工業化推進會議提出的總體目標,聽取審議全市國民經濟運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等工作情況報告。
行動方案還提出,將進一步健全完善代表建議“提交督辦”全流程工作機制,落實好市政府領導領辦、市委常委督辦和市人大常委會領導聯系督辦制度,重點督辦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科技人才扶持政策、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等科技類代表建議辦理工作等,切實把人大代表的“好點子”轉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硬措施”。
人大調研聚焦“科創”新優勢
“只有真正走進企業,走到科研人員身邊,才能知道企業需要什么,如何為港城新質生產力發展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3月4日,張家港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全市“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推進情況工作調研,深入一線科技企業、科創中心等,全面了解全市科技創新水平。
4月21日,張家港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紡織行業發展情況。在此基礎上,4月30日,又進一步將調研范圍拓展至全市外貿企業,深入剖析全市外貿發展情況。“在深入企業車間、產業園區開展系列調研后,我們對制約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技術壁壘、要素瓶頸等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在破題思路上形成了諸多建設性思考。”張家港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翁羽人表示。
5月19日,張家港市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主任會議聽取張家港市人民政府關于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情況的報告以及關于全市外貿工作情況的報告,并形成《關于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情況調研報告》等供市委研究參考。調研報告共提出了18條意見建議,指出要通過“產業躍遷+制度重構”雙輪驅動,系統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力爭在縣域層面率先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耦合,為全國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張家港樣本”。
此外,張家港市人大常委會還開展《蘇州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貫徹實施情況聯動執法檢查,積極推動提升科技創新對港城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聽取和審議法院檢察院涉企改革工作情況報告,專題調研法院執行工作、“檢察護企”等情況,為打造更優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人大代表助力“鏈上”新動能
人大代表是黨委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行業專長與資源優勢,引導他們主動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倡導者、實踐者和推動者,以專業視角建言獻策,在產業升級、技術攻關、生態培育等領域彰顯人大代表擔當。”張家港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亞方強調。
“人大代表通過訪企獻策,實打實地幫我們解決了資金難題,真是太給力了!”江蘇美尚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偉講。
在一次錦豐鎮人大開展的“代表訪企”活動中,錦豐鎮人大代表翟衛華了解到該公司產品研發和推廣需要大量資金,因企業是租房無產權證無法抵押貸款。翟衛華多方聯系政府、銀行等相關部門,探索“企業授信+信息融通”模式,幫助企業成功貸款,破解企業“資金難”問題。
在張家港市后塍街道“民生茶館”人大代表聯絡站,一場關于產業升級的“頭腦風暴”正在火熱進行。駐站代表充分發揮“智囊團”作用,聚焦轄區工業園產業結構偏傳統、能級偏低的發展瓶頸,主動聯合相關部門,全力助推工業園(北區)聯合更新項目。代表們以“綠色?智造?新材料”為核心定位,深入開展企業調研、專家論證,精心編制產業升級規劃,旨在將工業園(北區)打造成集新材料研發生產與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為一體的現代化、專業化產業基地。未來,這里將匯聚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實現產業鏈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邁進,為后塍街道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南豐鎮人大緊扣綠色發展主線,以推動辦理“關于創新‘光伏+’模式賦能綠色發展”的代表建議為重要抓手,通過走訪、調研、推介等形式,向農戶、企業宣傳 “光伏 +” 項目的生態效益與經濟價值,助力推進“漁光互補”光電站等“光伏+”項目早日落地。截至目前,該鎮建設的光伏類項目達73個,總投資約4.01億元。
此外,張家港市人大常委會還建好用好12個人大代表之家、128個人大代表聯絡站和55個人大代表聯系點,深入開展“張代表民生面對面”活動,促進“家站點”與產業鏈發展相融合,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舉辦“張代表大講壇”,鼓勵人大代表“站”內履職、“鏈”上履職,及時收集反饋產業鏈建設發展各環節中的意見建議,推動形成人大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