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月塘社區,暑氣漸盛。7月11日至16日,短短六天,月塘社區人大小院迎來了兩場特殊的“民生之約”——高郵市人大教科文衛委開展代表接待選民活動,高郵市人大社會委與市委社工部召開民意協同辦理座談會。從傾聽群眾“原聲”到共商解題“良方”,代表履職的“接力賽”在小院里跑出了民生實事落地的加速度。
人大小院里的“心聲速遞站”
“咱們社區衛生服務站很少,老人小病小痛也要上醫院,感覺不太方便。”“健身器材老舊損壞,我們早上鍛煉都要搶。”“河道風光帶種菜、堆放雜物嚴重,甚至還有養雞養鴨的。”7月11日上午,月塘社區人大小院里,幾位市民觀察團代表和社區居民圍坐成圈,你一言我一語地傾訴訴求。這是市人大代表接待選民活動現場。
市人大代表、教科文衛委主任楊海蔚接過居民遞來的手寫建議清單,當場承諾:“大家提的建議都非常好,有身邊的生活小事,也有宏觀的政策大事。能現場協調的,我今天就聯系社區;需要職能部門辦理的,我們整理后提交相關單位,盡快為大家解決。”在回去的路上,楊海蔚就急切地聯系了高郵鎮負責人,作出溝通銜接。這場持續3小時的接待活動,共收集歸納12條民生訴求,其中3條當場得到回應,其余9條被分類登記,將作為教科文衛領域民生實事監督的重點線索。
協同會上的“解題進行時”
六天后的同一小院,一場聚焦“落地”的座談會正在進行。市人大社會委與市委社工部的工作人員圍坐桌前,面前攤開的表格上,標注著近期收集的25條社情民意——既有農村充電樁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等“老難題”,也有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精準普法等“新需求”。
“周山鎮村民反映看病遠,衛生室人手不足,這個問題得由衛健委牽頭,我們同步跟蹤基層醫療政策落實情況。”“老舊小區改造后維保不到位,住建局得逐步落實。”“農村留守老人普法難,司法部門還要加強“普法小分隊”進村宣講力度。”討論聲中,問題被逐條“認領”。涉及交通、環境、醫療、養老的交由相關職能部門領辦,需要政策支持的納入“十五五”規劃參考,基層治理類問題由社工部協調推進。
從六天前收集的“零散訴求”,到六天后形成的“辦理清單”,月塘社區人大小院成了民意從“紙上”落到“地上”的中轉站。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譚濟秦說:“群眾的事不能等,前腳跟群眾聊完,后腳就得上緊辦理的‘發條’。”
民生發展的“雙向奔赴”
兩場活動背后,是人大創新與群眾需求的 “雙向奔赴”。如今的月塘社區人大小院,不僅是民情觀察點的“前沿哨”,更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場”——墻上的民情收集流程圖清晰明了,桌上的辦理回執單記錄著“已解決”的民生賬,墻角的意見箱時常能收到群眾的新建議。
為了避免反映的問題“石沉大海”,市人大社會委聯合市委社會工作部建立了民意協同收集辦理工作機制,通過“成立領導小組+組織專人辦理+建立基層網絡”方式,線上線下收集民意,如每月“代表接待日”、季度專題座談會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同時匯入社會工作部、政法委、信訪局在社區巡查、重點人群走訪、12345熱線、矛盾調解時收集的群眾訴求,整合民情觀察點收集的社情民意和社會工作部調研數據,搭建統一的民意數據庫,定期對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訴求匯總、梳理、研判。市人大社會委、職能部門、社工部、聯合工作組領辦督辦分工明確。10月市人大將開展“民生需求大調研”,將高頻訴求轉化為次年民生實事人大票決候選項目,民生實事訴求辦理情況與滿意度調查結果也會作為干部任用的參考,對連續處理民生訴求成效靠后的部門將啟動質詢或專題詢問。市委社工部部長徐躍亮表示:“這樣跟人大協同發力,既能把群眾的‘急難愁盼’精準接住,又能讓辦理過程有監督、有回音,民生實事真正辦進了群眾心坎里!”
從傾聽訴求到協同辦理,從代表接力到部門聯動,人大小院里的“民生之約”,正在高郵各個民情觀察點持續上演,讓每一份期待都能長出果實,讓每一份民意都能聽到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