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績效監督是人大加強預決算審查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泰州市人大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在全過程預算審查監督中突出績效監督,將績效監督貫穿于預決算審查監督各環節,促進形成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初步實現績效監督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
聚焦“準”,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
泰州市人大推動建立事前預算評審及績效評估機制,近三年預算編制時與財政部門一起選取10多個專項資金開展事前預算評審和重點績效評估,并在預算編制中運用評估結果。每年,泰州人大在預決算預先審查時選取3-6個專項資金開展細化審查,并以資金的使用績效為審查重點,將審查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2020年起所有市級預算單位均設立整體績效目標,2021年起所有財政預算項目均編報項目績效目標,2022年起常態化開展目標審核,并選取26家部門單位,研究構建整體支出績效目標指標框架,設置了388個指標。
聚焦“嚴”,加強預算執行監督
泰州人大自覺將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等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實情況作為人大預算審查監督的重點內容,進一步強化定期分析和專題調研,有力促進了政策落地生效。根據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每年將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的所有專項資金的分配方案、支出計劃以及政府投資項目計劃全部導入預算聯網監督系統,按月上傳資金撥付使用數據,及早發現專項資金支出中存在的問題,轉交財政部門及時研究處理。財政部門進一步放大監督效應,2022年對預算執行進度偏慢的8個專項資金1.33億元調整統籌使用。2023年通過定期比對支出計劃和實際進度,適時收回專項資金14筆、9368萬元,涉及專項14個。在編制2024年預算草案時,根據評估結果壓減預算申報額度2.83億元。2023年,泰州人大聯合審計部門組織開展對“同級審”報告中反映的7個部門、1個區市共14類26個問題整改進行重點監督,并對審計工作報告涉及的被審計單位整改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
聚焦“實”,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
推動財政部門逐步擴大重點評價的范圍,提高重點評價的比例。2019-2022年,共組織對66個專項資金、6家預算部門(單位)整體支出、4家預算部門(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開展財政重點績效評價,近三年評價項目整體優良率為66.2%。作為績效監督主體,泰州人大聘請專家學者、第三方中介機構和政策受益對象成立專項績效評價組,對專項資金和政府投資項目開展績效評價,為開展監督提供可靠依據。督促財政部門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建立起預算安排與績效評價結果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并將績效結果轉化為預算安排的標準,將績效優劣作為支出安排的依據。建立專項資金細化分配方案、預算執行進度和績效評價報告向預算工委備案制度,專題調研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調研報告得到市委主要領導批示,獲得2022年全省人大優秀調研成果評比一等獎。出臺《市級預算績效管理成果應用暫行辦法》,建立整改反饋等工作機制。2019-2021年,在被評價的55個專項資金中,后續累計調整或取消預算撥款項目23個、壓減金額2.9億元。
近年來,泰州人大在開展預算審查監督工作中一直突出預算績效監督,在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鏈條中探索人大監督,取得良好成效。2023年總結形成的《基于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鏈條的人大監督優化路徑研究》,獲得全省人大優秀調研成果評比一等獎。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葉兵表示,下一步將從強化主體責任、重點監督、結果運用三個方面重點發力,進一步依法履行監督職責,持續優化人大預算績效監督,助力泰州經濟運行加快好轉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