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蘇寧)202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江蘇要把握好挑大梁的著力點,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這激勵了全省各級人大代表立足本職崗位,發揮優勢、扛起擔當,積極履職盡責。
在推動中醫藥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是南京市建鄴區人大代表、南京中醫藥大學人工智能與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周作建奮斗的方向。他介紹,江蘇省擁有6家國家區域中醫醫療中心,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數量也位居全國前列,醫療人工智能專利量居全國前三。如何破解在中醫藥領域“大而不強”的問題?在周作建代表看來,亟須人工智能賦能。“我們通過構建中醫藥垂直大模型,賦能基層中醫新生態。”周作建代表舉例,比如部署靈山中醫大模型,面向全省2000家基層醫療機構提供中醫臨床輔助診療系統,推動辨證施治準確率不低于85%;協同構建“中醫藥人工智能醫共體”,依托三甲醫院專家資源實時指導基層開方,破解城鄉資源失衡難題,提升基層接診率等。與此同時,還深化智慧康養場景融合,打造一系列智慧民生新場景等,助力實現從“中醫藥大省”到“中醫藥強省”的跨越式發展。
今年,昆山市優來谷成科創中心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取得顯著成效。“我們和南京農業大學合作共建昆山蔬菜研究院和番茄科技小院,和上海交通大學設立‘好蔬好果’鄉味工作室。”昆山市玉山鎮人大代表、昆山市優來谷成科創中心主任陳穎介紹,通過這種方式,科創中心圍繞新品種培育、綠色生產及智慧農業等領域開展深度產學研用合作,為農業科技創新注入了強大動力。憑借對先進、綠色、低碳技術的不懈追求,目前科創中心已獲綠色食品認定41個品種,有機認證種植面積達215畝,并建立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體系。陳穎代表透露,在現有1200份番茄種質資源、8個表現優異的特色品種和20個配制親本組合的基礎上,他們還將篩選出1—2個優異組合,并研發集成一套設施番茄高質高效生產技術體系,為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我們將開展‘育繁推’一體化攻關,加速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的落地應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陳穎代表說。
指導甘薯脫毒苗繁育、幫助農民科學提壟、為各村農民提供免費技術培訓,是省人大代表、連云港市灌云縣民發甘薯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敏捷的工作日常。據統計,劉敏捷代表已為灌云及周邊縣區免費培訓薯農5000人次以上,贈送新品種30多個、新技術6項。這些年,他已帶領萬余農戶通過科學種田實現增收,成為當地鄉村振興“領頭雁”。作為一線的農村科技工作者,劉敏捷代表認為,農民增收離不開技術。他表示,將通過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實現甘薯增產增收、農民增收致富。劉敏捷代表正在多個村開展甘薯脫毒擴繁技術推廣示范,預計可讓甘薯產量每畝增收1000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