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由江蘇昆侖互聯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鋼鐵行業智慧環保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2024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系列核心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多家鋼鐵行業領軍企業,有力推動鋼鐵行業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我們深刻認識到這一重大使命,也意識到科技創新對產業變革的重要引領作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昆侖互聯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懷平在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的重要指示,他時刻牢記在心:“我們要搶抓機遇、勇擔重任,以科技創新激活產業發展的新動能,以產業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近年來,昆侖新能緊扣“雙碳”目標,致力于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抓住關鍵核心技術就是掌握發展主動權。”劉懷平代表說,企業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發,并計劃在固態電池正負極和電解質材料等新領域將研發投入從5%進一步提升至6.5%。企業還打造了一支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應用的全鏈條人才梯隊,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探索出了一條聚焦數字能源服務和工商業新型儲能領域的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三鏈融合”的發展路徑。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省人大代表,宿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衛國表示,國有企業作為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須錨定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大力探索、走在前列。
立足發展實際,宿遷產發集團聚焦金融、投資、資產管理三大主業,著力推動發展動力重塑和新舊動能轉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金融服務方面,重點加大對實體企業和科技創新企業金融支持力度。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集團旗下公司已累計為近3000戶次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作為設區市基金發起人,集團成功向省政府申報獲批10億元江蘇宿遷新材料產業專項母基金,爭取到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母基金2.5億元資金支持,未來將形成40億元的戰新基金集群。
“2025年,宿遷產發集團將再設立3只子基金,力爭市場化投資項目10個左右。”楊衛國代表的話語中滿是堅定。他表示,集團將錨定加快成為蘇北一流、全省領先的全產業生態鏈數據要素型企業目標,努力以基金大投資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全市乃至全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更好發揮市屬國企的支撐引領作用。
伴隨著夏季到來,“坐著房車去旅游”正逐步升溫。作為江蘇省房車產業領軍企業,衛航房車正通過“技術引領+產業協同+生態構建”的創新模式,推動房車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
“房車屬于專用汽車領域,在國內屬于剛剛起步階段,工藝、材料、設計等方面較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產品研發和生產制造中均存在諸多創新機會和提升空間。”揚州市人大代表、江蘇衛航汽車通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黃達表示,企業正在對房車研發制造中生產工藝革新、新材料運用、原創新車型研發等具有技術創新成果類項目制定獎勵措施,激發企業創新熱情。
黃達代表始終牢記“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殷殷囑托,他先后向揚州人大提出了《關于加強對實體制造企業科技成果創新扶持政策的建議》等議案建議,為企業在科技創新等領域的發展提供堅實保障。面向未來,黃達代表的思考更進一步,他計劃打造一個集“房車+文旅、房車+體育、房車+康養、房車+研學”于一體的國家級綜合型產業集群基地,使“衛航房車”成為享譽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推動揚州市房車產業成為國內房車產業的領航者和創新高地。
江蘇擁有6家國家區域中醫醫療中心,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數量也位居全國前列。但江蘇與廣東、山東、四川等中醫藥強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存在中醫藥領域“大而不強”的問題。面對差距,南京市建鄴區人大代表、南京中醫藥大學人工智能與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周作建開出了“人工智能賦能”這一“藥方”。以“人工智能+中醫藥”為核心特色,他所在的南京中醫藥大學省級人工智能學院正全力打造全國領先的中醫藥智能化創新高地。
打造中醫藥智慧服務開源平臺、實現中醫藥服務全鏈條數智化是其中重要一環。周作建代表介紹,目前靈山中醫大模型已經部署。模型面向全省2000家基層醫療機構提供中醫臨床輔助診療系統,推動辨證施治準確率不低于85%;協同構建“中醫藥人工智能醫共體”,依托三甲醫院專家資源實時指導基層開方,從而破解城鄉資源失衡難題,提升基層接診率等。除此之外,學院還通過“產學研用”一體化培養模式,覆蓋本科、碩士、博士全鏈條人才梯隊,成為中醫藥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策源地與人才孵化器,助力江蘇實現從“中醫藥大省”到“中醫藥強省”的跨越式發展。
創新是解決農業“卡脖子”問題、突破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關鍵。今年以來,昆山市優來谷成科創中心作為農業農村部蔬菜標準園、全國綠色食品示范企業以及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
“我們自主培育的‘玉香一號’芹菜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同時收集整理了1200余份番茄資源品種,為蔬菜產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堅實基礎。”昆山市人大代表、玉山鎮人大代表、昆山市優來谷成科創中心主任陳穎高興地分享了這一好消息。這是科創中心開展深度產學研用合作的最新成果。接下來,科創中心將聚焦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建設,通過高校研究生入駐基層一線,深入田間地頭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難題,同時孵化本地技術人才,推動科研成果在農業生產中的精準落地。
陳穎代表表示,中心將圍繞“小番茄”做“大文章”:在現有1200份番茄種質資源、8個表現優異的特色品種和20個配制親本組合的基礎上,篩選出1-2個優異組合,并研發集成一套設施番茄高質高效生產技術體系,為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同時,開展“育繁推”一體化攻關,加速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的落地應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